炎炎夏日的中午,一走出冷氣房辦公室,全身迎來的黏膩感實在是令人卻步啊!
夏日最佳的午餐莫過於坐在電腦前,吹冷氣吃7-11 8度C涼麵了!!
“你在看甚麼”
“XXX網站阿,這是OOO的作品”
“恩…..你覺得這設計如何? 有甚麼看法嗎?”
“well…..我覺得……..”
討論設計的當下,會有種回到當年在學校當學生的感覺~對於設計,那樣單純的熱情…很青春!
工作後,周旋在業主、廠商、工地…等…對於設計的熱情,也漸漸的不再那樣的pure了…
這系列的產生就是基於對於設計單純的熱情的渴望!
無關對錯,沒有是非,就像是當年在學校熬夜趕工時也不忘跟同學對作品七嘴八舌一番~
純粹的設計,純粹的想法。
來自於夏日午後的純粹.........
Case Study I



LIKE:
玄關櫃 v.s. 冰箱牆面的呼應,顏色和比例的搭配勻稱,讓我聯想到俄羅斯方塊的layout視覺感。
牆面內折處搭配書櫃的設計,層板的線條延展了牆面的水平長度,不僅有功能性,也讓整體空間視覺上加大。
客廳到書房處的牆面(立燈後方背牆)做挖洞處理,裝飾點綴了牆面,簡單卻不繁複手法更增加了趣味性!
DISLIKE:
玄關直立櫃體右側的鑄鐵方框,覺得只是為了平衡視覺比例而多加的無意義物件。如果可以再多加一些功能性的利用,可以讓鑄鐵方框的存在更有意義。
牆面跟天花利用折線方式作水平方向的延伸,而層板式書櫃雖然可以讓牆面在視覺上有延展效果,但是因書櫃部分立板過多,造成視覺上的切割過多,加上是很重的深色,一眼望過去容易造成繁雜擁擠的感覺。
立燈後方背牆做挖洞裝式手法很有趣,但是洞的位置排列感覺過於隨便,似乎是沒有經過比例思考精心設計過後的產物,對於視覺上的美觀程度有點扣分。
Case Study II


DISLIKE:
天花部分,過度繁複雜亂! 清水模部分故意用了好幾個不同的尺寸變化卻造成減分的效果。而且,清水模的厚實質感放了過多的份量在天花板上時容易造成空間的壓迫感,也將天花過份的切割,一方面造成視覺上的冗雜,二方面也感覺縮小了天花部分的整體空間感。
另外,白色坪頂天花部分的故意折線也顯得多餘。


LIKE:
天花與吊燈的搭配,有一致性的延續感。 類似的條/線狀質感延續到下垂的燈具上,配上適當的比例配置,不僅讓整體視覺像是從平面延展到立面,也巧妙的裝飾了天地之間的空間。
圖C的牆面比例配置得很好看,穠纖合度。覺得如果相框群再往右移個10公分(置中牆面),視覺比例上的呈現效果會更好~
圖D的門高比例之於整體高度也很剛好,再高會顯得門的份量過重;再低會顯得侷促。正確的比例配置讓這道門不只是個門,在照片中也呈現了graphic般線條的效果。
Case Study III


DISLIKE:
活動牆中間的蛋型鏤空大小之於整體牆面的比例不當,造成有種多餘、刻意不自然的感覺;而且形狀過於規矩,相較於側面的櫃體圓弧造型來說,這個鏤空設計如果形狀可以再不規則些、再誇張些,效果會更好。這樣的空間區分設計,除了拉門的功能性可以達到延伸<->分割兩個空間之外,視覺設計部分沒有達到加分的效果。

LIKE:
樓梯部分的顏色大小在整個空間中有著畫龍點睛的效果! 由於上下一二樓都是使用玻璃材質的牆面,如果拿掉了這座樓梯,一二樓的空間就會顯得過於輕盈而沒有重點。加上深灰色實面的樓梯後,簡潔的線條跟厚實的質感除了適當的平衡了畫面的重量,也清楚的區分了前<->後兩區的空間感,以及連結上<->下兩層的關聯性。
======================================================================
成舍 |中山 設計師 鍾馥如
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 室內設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