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次在部落格發文,該寫些什麼呢?


想到如何下筆似乎就可以讓人躊躇很久…從事室內設計另一個生活重點開始…?


 


已經是第二年在學校任教設計課。針對新生,我們總是會選擇從“體驗材料”開始作為他們步入設計創作領域的第一個題目。同學們面對著自己初接觸的材質(木棒、橡皮、膠捲….等只要你想得到的東西),進而從之創造出一個個不需名狀的作品(最新階段需要與自身身體有互動關係)。




評圖時看著這些作品,常常會讓我陷入沉思;一方面是對於學生的敏感度感到好奇,另一方面,是常常會忍不住對照到自己。


如同部落格,對我是剛接觸的新平台,要拿出什麼材料在這玩一玩?


 


那就聊聊“材料”這東西吧!


 


其實,從事室內設計當然處處都會接觸到材料──從天到地,從裡到外:矽酸鈣板、大理石、油漆、木皮……等等全都是材料;但有多少時刻,心中想著的是材料,而非“建材”?相信如果要把事情安全地完成,你最好把手邊的這些東西當作是建材來看,且有許多前例可循。除了安全,也有效率:白色大理石少碰水、木皮該如何貼、什麼適合染色?什麼不適合染?…..等等。


如果看作材料,每樣東西的可能性會多得不可勝數,但同時也面臨著不可勝數的風險。說真的這似乎不適合所謂的專業,更不用說一個收取費用的設計公司會有的態度:“我也不知道這會變怎樣,試試看可以嗎?”可以這樣說出口嗎?我不知道。


 


不過,當眼中所見都是瞭若指掌的建材時,可以玩的,是什麼花樣?


我馬上想到的是疲乏。週遭看到都是類似的、相同的刺激;幾年前螢光幕裡三立的台灣霹靂火,到現在民視的娘家:相同水準的搭景、燈光、令人恨得牙癢癢的對白。偏偏我們持續買單。


 


 



這樣的情緒常常持續到每週上課的時光,會得到微妙的紓解;因為看著年輕的學生嘗試著也許拙劣的做法,但也同時看到了活性。我想起去年的一個住宅案,為了讓入口玄關的燈光與啟動的開關可以不那麼制式化;木皮、玻璃、不鏽鋼這三種東西可否都是在幾乎相同的平面上存在?我讓大塊不鏽鋼當作整片啟動的開關。但為了與啟動的電路結合(而實際上當然也沒有符合規格的產品),所以當時在執行上吃了許多苦頭,但那是印象最深的時刻。



那段時間,彷彿自己又回到了學生時期:為了一個構想拼命地用各種方式去達成,也許有可能不那麼完整;但它確定不會讓人感到“無聊”。無聊可能是人生常態,也許不用想太多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卻也因此讓人害怕。人活著,難道不是為了美好的事物?


 


所以,希望我以後在這平台參與發出的,儘量不要是“無聊”的東西。


 


嗯。


 


復興分公司  助理總監  蘇貴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成舍設計 | 工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