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部/detail,在當代設計潮流裡,
一直都像個幕後英雄一般,
少她不可,卻常常不是業主與設計師最為關心的。
就像密斯先生說的這兩句話:[ Less is more ]、[ God is in the details ]
明明出自同一人之口,曝光率卻差之千里。
今次我想談的,不是論述細部的角色有多重要,
而是在當代,細部的角色該如何被看待。


簡約風潮從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時期開始顯露力量,
建築師與傢俱設計師花了一個世紀半的時間讓簡約這件事得以在空間設計上成熟,
基本上,在外人觀來,這一直都是[ 形式 ]設計的流派問題,
很少人會從[ 細部 ]設計這個角度來看待她。


[ 細部 ]是為了解決問題,這是她存在的最初意義,
屋頂收簷、窗檯板,都是為了做滴水,免得牆壁上都是水痕;
天花陰角收線板是為了遮醜,木造屋陰角難免有裂痕;
踢腳板是為了防污,打掃起來牆面較不會弄髒,
這有點像人生,基本就是為了吃飽;
曾幾何時,吃飽已然容易多了,人們便會開始思考些其它的,像是[ 美 ]這件事。
自此以後,收簷、窗檯板、線板、踢腳,開始慢慢地成為了[ 裝飾 ]元素,
從中古開始,度過我認為最有氣質的文藝復興時期,到巴洛克,洛可可,
一如社會審美觀極端後的叛變,這些個[ 裝飾 ]元素到了自然主義盛行的工業時期,
直達設計力道的巔峰,直指財富暴力的不可一世,直至18世紀末的革命氣息彰顯,
企圖關心事物本質的理念開始興起。


本質本質,觀想到形式議題上時,
[ 裝飾 ]頓成眾矢之的,凡[ 裝飾 ]皆罪惡,
直至一次大戰前後,度過我認為最有氣質的現代主義初期,到二戰前後的國際樣式,當代極簡,
一如社會審美觀的極端趨勢,
這些個[ 裝飾 ]元素幾乎盪然無存,一乾二淨。
那[ 細部 ]呢?有些設計師甚至不自覺的,將那些戴著[ 裝飾 ]面具的[ 細部 ],
一起打入罪惡深淵。


[ 細部 ]本來就是家中的女傭,是幫忙家務事的,
讓他們穿上華服霓裳,便被革命農工一起視為討伐對象,真的是個悲劇。
其實[ 細部 ]的知識一直沒斷,只是一直留在工人階級(這是工業化的宿命),
設計師階級呢?學校不教,業主不愛,完全就是沒有存在價值,
如果這是當代的細部之命,那細部之運呢?


後現代不關心細部,荒謬、解構、圖騰、俗世象徵,才是他們的運作軸心,
總是不脫[ 形式 ]的議題,[ 形式 ]就是一切,
[ 裝飾 ]面具拔不下來,[ 細部 ]就是[ 形式 ]。


不論奢華風、普普風、I-POD風、美式復古風、日式禪風、Villa風、殖民地風,
都是在操作不同議題的形式,而背後都是要解決一樣的問題,
因此,[ 形式 ]與[ 細部 ]將同時被關心,
解決問題就是設計,美的形式是解決問題之後的結果,
這便是在當代,細部的角色定位。


在此,容我大膽的為八十年前的預言/寓言作個解釋,
[ Less is more ]、[ God is in the details ],
不是兩件事,是一件事:
用簡單俐落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且解的很漂亮,就是個好設計。


藉由一些旅行照,我們來看看[ 解問題的細部 ]......



↑看看戶外陰角處的髒污,是清水模最怕的, 藏起來是有效的技術,藏的漂亮就是好設計。



↑清水模極簡到了放棄滴水蓋板的時候,就得選一邊髒了。



↑但再極簡也不能放棄千年不敗的滴水線,很少人會注意到的經典設計!



↑這房子蓋在海埔新生地上,沉陷問題是遲早的事,伸縮縫這種解決建物變形的細部技術,
 通常是由結構技師提出的;設計師在面臨外人給的條件時,解的漂不漂亮就看意志力了。



↑就在上張的伸縮縫對面,沉陷已經嚴重到伸縮縫蓋板該換了,瞧瞧這漂亮的人造裂縫。


↑邊與板齊,是極簡在堅持的事,齊了,就有收頭問題,脫離,便是極簡在玩的把戲......
 自己製造的問題,也是個待解決的問題。



↑這只是個翻修案,該講究的還是不能馬虎!


下次,我們再來看看所謂的[ 形式細部 ]......



大安公司‧總監‧姜力銓      東海大學 建築系


成舍室內設計‧工程
FULLHOUSE Interior Design
02-8772-08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成舍設計 | 工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